簡介
溫度是工程師和科學家們經常需要測量的物理量。從高加速壽命測試(HALT)/高加速應力篩選(HASS)到動力計測試單元和微處理器測試驗證,溫度測量在大量應用中都發揮關鍵性作用。現代測試測量系統已經克服了溫度測量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,非常便于用戶使用,但是,理解相關理論、熟悉操作流程并了解其內在缺陷,將有助于您在進行溫度測量時更加得心應手。
本文深入探討了以下幾種應用廣泛的溫度傳感器:熱電偶、電阻式溫度檢測器(RTD)、熱敏電阻。每種傳感器都有各自的優缺點,適合于不同應用需求(見表1)。

熱電偶是最常用的溫度傳感器,具有最低的價格、最廣的溫度范圍,并且堅固耐用,但是精準度相對偏低。RTD雖然價格偏高,但具有更好的精準度和穩定性。熱敏電阻比RTD更具價格優勢,比熱電偶精準度更高,而且具有極佳的靈敏度,但測溫范圍相對狹窄。
針對不同應用,每種傳感器都有各自的優缺點,適用于不同的測試測量系統。舉例來說,熱電偶構造簡單,僅由一端連接在一起的兩根不同材質的導線構成,但簡單的設備需要測量系統做更多的工作,例如信號放大、濾波和冷端補償(CJC)。RTD和熱敏電阻則提出不同要求,因為二者都是電阻式設備,所以需要電流源來講電阻轉為電壓,另外,RTD還需要搭配額外的電路,以最大化精準度和靈敏度。
理解每種溫度傳感器的基本原理,有助于您在工程應用中做出更好的選擇。
熱敏電阻溫度測量
熱敏電阻基本原理
類似于RTD,熱敏電阻的阻值也是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,但溫度系數可正可負,而且變化程度更劇烈,這使其對溫度更為敏感,不過也因此限制了測溫范圍。
熱敏電阻通常由半導體材料或常見氧化物組成,如鈷、銅、鐵、錳、鎂、鎳等,并被3-6英寸的外殼密封起來,外殼上標有色環以示阻值大小。25°C時,熱敏電阻的標稱阻值從2000Ω至10000Ω不等,精度范圍±15°C至±1°C。最常使用的是2252Ω的熱敏電阻,適用于大部分測量儀器。器件一般附帶溫度-阻值特性曲線,以便根據測得的阻值來確定當前溫度,而特性曲線是嚴重非線性的,因此需要借助Steinhart-Hart公式計算溫度值:
公式10:熱敏電阻測溫

參數A、B、C可通過3個方程聯立(分別已知R1-T1,R2-T2和R3-T3)來確定,使用插值法能夠提高分辨精度至0.01°C,甚至更精確。
線性化
某些制造商生產的熱敏電阻具有近似線性的輸出響應。他們使用多個熱敏電阻(正溫度系數和負溫度系數)或混合使用熱敏電阻與金屬膜電阻,使得在某一電路中,能夠產生隨溫度線性變化的電壓或電阻。下面的公式描述了熱敏電阻分壓器的輸出特性:
公式11:熱敏電阻分壓器

圖18:線性化熱敏電阻的輸出電壓。串聯補償電阻,可使熱敏電阻的輸出特性更線性化,斜率接近其S形輸出曲線的中點,在此溫度下,靈敏度最佳,而且可向兩端擴展很大的范圍。
熱敏電阻R的電壓-溫度特性曲線接近于S形,其中間部分非常線性,若額外添加一個合適的電阻或熱敏電阻,可顯著擴展其線性范圍,傳輸函數 Y = mX + b:
公式12:熱敏電阻 – 電壓模式
其中:
T = 溫度,單位°C或°F
b = T為0時的電壓輸出
M = 斜率,單位V/°C 或V/°F
關于線性化熱敏電阻的輸出電阻,見圖19。
公式13:熱敏電阻 – 電阻模式

其中:
T = 溫度,單位°C或°F
b = T為0時的總電阻
M = 斜率,單位Ω/°C 或Ω/°F

圖19:線性化熱敏電阻的輸出電阻。和電壓模式類似,電路中的補償電阻用于使輸出電阻與溫度的關系更加線性化。
雖然大量研究正致力于線性熱敏電阻的研發,但多數現代數據采集系統控制器和軟件都集成了線性化功能,這使得硬件線性化的方法幾乎過時了。
注意事項
穩定性
熱敏電阻天生具備極佳的穩定性,不會因強輻射和元器件老化而導致明顯的阻值變化。然而,長時間工作在90°C以上的高溫環境中,性能則會受到影響,尤其是小于2000Ω的熱敏電阻。另外,熱敏電阻比熱電偶和RTD更小、更易破碎、更需避免誤操作。
時間常數
置于溫度不同的新環境中時,熱敏電阻達到其最終阻值的63%所消耗的時間稱為時間常數。對于無保護措施的熱敏電阻,若應用于液態環境,時間常數通常介于1秒至2.5秒之間,而同樣的元件,工作在氣態環境中,時間常數可達10秒左右,如果還需要隔離保護,則更是長達25秒。元件達到平衡狀態或穩定值的99%所耗費的時間約為時間常數的7倍,因此,液態環境中,熱敏電阻至少需要7秒才能穩定,而氣態環境則需2分鐘以上。
耗散因素
在環境溫度的基礎上,熱敏電阻升溫1°C所消耗的能量被稱為耗散因數,通常是mW級別,另外,其最高工作溫度約為150°C。
公差曲線
熱敏電阻非常適合定點溫度測量,且各種品牌的熱敏電阻都有獨特的特性曲線,常用于開關控制電路中。相比于熱電偶和RTD,制造商們并沒有標準化熱敏電阻特性曲線。
Wheatstone電橋
熱敏電阻配合Wheatstone電橋使用時,即便二者間具有很長的連接導線,也能夠實現高精度溫度測量(見圖20A),導線長度之所以不重要,是因為熱敏電阻的阻值比線電阻大得多。將大量熱敏電阻,分布在實驗室或工廠里,并通過數據采集系統輪流測量溫度時,開關觸點并不會導致明顯的電壓誤差(見圖20B)。

圖20:Wheatstone電橋中的熱敏電阻。將熱敏電阻放在電橋中的,可實現高精度溫度傳感器。導線長度不會導致明顯誤差,所以待測電阻間輪流切換時,仍能保證精度。兩個熱敏電阻組成了一個溫差計,可用于測量管道兩端的溫差或建筑物不同高度的溫差,以維持供暖系統和空調機組的工作平衡。
熱敏電阻測量溫差
在Wheatstone電橋中同時使用兩個熱敏電阻,能夠精確測量兩點的溫差。例如,將熱敏電阻排列在導熱介質上,可用于測量某一方向的溫度梯度;將熱敏電阻分散在立體空間中,可用于監控整個環境的溫度分布。
總結
就像熱電偶的冷端補償方案從冰浴法發展到板載補償一樣,大量技術始終在推動溫度測量朝著更簡易、更廉價、更精準的方向發展。理解溫度傳感器的工作模式和背后的理論是非常重要的,然而,多年來 Measurement Computing公司(MCC)在工程應用和理論研究中投入大量精力,已經開發出一套使溫度測量及其簡易的軟硬件平臺。
MCC供應多種溫度測量產品,其總線接口包括USB、以太網、Wi-Fi,還有獨立的數據記錄儀。除了一流的硬件解決方案,MCC同時提供一系列能夠快速進行測量和硬件開發的軟件平臺,支持Microsoft? Visual Studio?.NET, NI LabVIEW 和 DASYLab?。
在MCC,我們始終堅持設計高質量測試測量設備,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性價比,同時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。如果您有任何測試測量應用需求,請聯系我們幫助您挑選最合適的設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