測量沖擊電流測量裝置的動態特性、標準雷電流誤差測量以及線性度試驗,以驗證線圈的設計參數。
動態特性
沖擊電流測量裝置的動態特性可通過階躍波響應試驗獲得。圖1(a)為方波電流發生電路,從圖中可以看出,采用同軸電纜作為儲能裝置,使用直流源通過充電電阻對同軸電纜充電,充電完成之后,觸發繼電器對回路放電,羅氏線圈在回路中穿心而過,金屬回流外殼上流過的電流與繼電器支路上流過的電流大小相同,方向相反,盡可能地減小回路雜散電感。實驗時同軸電纜的長度為100叫同軸電纜的波阻抗為50 %,當充電電壓為1 000 V時,產生的方波電流幅值約為20 A,脈寬約1 μs圖1(b)為階躍波響應波形,根據數據計算得到上升時間約為88.4 ns,相對過沖小于10%$根據標準要求,可測量上升時間小于1陰的沖擊電流波形。

階躍響應波形
圖1測量裝置階躍響應實驗
4.4沖擊電流波形測量
圖 2 為羅氏線圈測量裝置中測量沖擊電流波形的測量回路,為了改善測量回路的抗干擾能力,圈外殼與雙層屏蔽電纜的外層屏蔽相連,然后與數據采集單元的金屬外殼相連,消除共模干擾。線圈通過積分之后的信號與同軸電纜的芯線和內層屏蔽相連,最終進入數據采集單元兩端,數據采集單元測量的是差分信號。

圖 2測量沖擊電流的測量回路
圖3( a)為羅氏線圈的感應電壓波形,為被測沖擊電流的微分信號。從圖中可以看出,波形起始位置的振蕩非常小,由此可見線圈的抗干擾能力非常強。圖3(b)為增加積分回路后,整個傳感器的測量波形與Pearson線圈測量波形的比較,羅氏線圈的設置比例系數為1-25 V/kA,圖中顯示2種傳感器輸出波形高度吻合。在正負極性20 kA下重復測量 10 次,峰值電流測量誤差平均值為 0.15%,時間參數波頭時間 T和半峰值時間 T的誤差分別為0.3%利01%。

(b)增加積分回路后測量波形
圖3研制線圈與Pearson線圈測量波形比對
4線性度測量
線性度試驗測量回路如圖 4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Pearson 線圈和數字記錄儀組成標準測量裝置.該測量裝置峰值參數的測量不確定度為 0.6%.時間參數測量不確定度為 1.5%。比對時環境溫度20C相對濕度54%。PCB 羅氏線圈和采樣率500MS/s,垂直分辨率為 10 Bt 的數字示波器組成被測測量裝置。數字示波器的沖擊刻度因數由沖擊電壓標準波源校準得到。

圖 4 線性度試驗回路
改變電容充電電壓即可改變沖擊電流幅值。該沖擊電流發生回路產生8/20 μs的標準雷電流波形。圖5為PCB羅氏線圈組成的測量裝置的比例系數隨電流峰值變化的情況,從圖中可以看出,比例系數隨著電流的增大而增大,在5~40 kA的電流范圍內,羅氏線圈的比例系數從1-25 V/kA增大至 1.254 V/kA,變化量約為0.3%。

圖5 測量裝置比例系數隨電流的變化